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石窟
頁 碼:8/4_1480
棲霞山石窟
棲霞山石窟
江蘇南京
 
棲霞山石窟三聖殿無量壽佛像
棲霞山石窟三聖殿無量壽佛像
南朝齊(479~502)

高9.68公尺
 
棲霞山石窟三聖殿大勢至菩薩像
棲霞山石窟三聖殿大勢至菩薩像
 

棲霞山石窟
qi xia shan shi ku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約22公里的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山崖上。棲霞山又名傘山、攝山。南朝齊(479~502)時沙門法度依居士明僧紹之遺囑,捨其宅建棲霞精舍。宋景德四年(1007)改為棲霞寺。根據山門外唐代《攝山棲霞寺明徵君碑》記載,明僧紹子仲璋與法度禪師鐫造無量壽佛並二菩薩(今三聖殿),知建寺之初已開龕造像。大小龕像開鑿於崖面上,隨崖面走勢高低錯落。主要龕像開鑿於南朝齊、梁(502~557)之際,後世屢有續鑿,其中明代(1368~1644)續鑿和妝鑾的小龕像較多。大小窟龕共計二百九十四個,造像五百一十五尊,號稱千佛崖。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朝(420~589)開鑿的主要有兩大龕,在千佛崖中規模最大。兩大龕左右毗鄰,其中左側龕規模較大,即今三聖殿。龕依岩建造,平面略作橫橢圓形,敞口,梁天監年間(502~519)裝修完工。龕頂前部塌毀,現存明代補砌磚頂和重檐磚石門壁,下檐下券門上方嵌「三聖殿」石額,龕壁上端尚留梁孔遺蹟,由此可知在明代岩面有木構建築。龕內雕刻西方三聖,即主尊無量壽佛與脇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無量壽佛的開鑿與當時江南流行的淨土信仰有關。三像屢經後世妝鑾,但無量壽佛懸裳、菩薩衣裙外展的形制仍是原像的面貌。
 三聖殿右側龕稍小,平面略作橫橢圓形,無前壁,龕內鑿出平面呈倒「凹」字形石壇,正壁主尊為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兩側各立一菩薩。釋迦、多寶皆著通肩袈裟,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壇上。佛像右肩有明顯的偏衫線,此樣式在中原北魏(386~534)中、晚期造像中極為常見,如龍門石窟賓陽洞、鞏縣石窟。釋迦、多寶在北朝(386~581)石窟中常有表現,因此,可以推測此龕的年代與三聖殿大體接近。
 除上述兩大龕外,附近崖面還有經歷代妝鑾的南朝小龕像,其中坐佛龕、倚坐佛龕、千佛龕和思惟像龕仍可看出原來的形制。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棲霞寺, 龍門石窟賓陽洞, 鞏縣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