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235
真珠舍利寶幢
真珠舍利寶幢
北宋(960~1127)
楠木
高122.6公分
江蘇省蘇州市瑞光寺塔發現
江蘇 蘇州博物館藏
 
真珠舍利寶幢殿外護法八天
真珠舍利寶幢殿外護法八天
 
真珠舍利寶幢鎏金銀龕
真珠舍利寶幢鎏金銀龕
 

真珠舍利寶幢
zhen zhu she li bao chuang

一九七八年江蘇省蘇州市瑞光寺塔第三層天宮發現。發現當時,真珠舍利寶幢置於雙重木函中,函正面白漆楷書「瑞興院第三層塔內真珠舍利寶幢」,內壁墨書「都勾當方允升妻孫氏十娘」及「大中祥符六年(1013)四月十八日記」等題記,為北宋(960~1127)遺物。
 寶幢設計精細繁複,由須彌座、幢殿及頂剎組成,主結構以楠木製成,各部位均可拆裝組合。須彌座呈八棱形,下設牙腳,通體飾寶相花、纏枝花卉、幾何圖案。座上為束腰雙層平行方澀,高2.5公分,束腰處設二十四個壼門,澀上置八隻姿勢各異且動態鮮活的小銀獅。銀獅內側另起一層方澀,上接八棱斜弧面,弧面貼飾一圈堆漆描金的供養人像十六身,或手中持物,或合十禮拜。其上漸收為平座,置有八隻彩繪小木獅。往上承八角勾欄,欄柱頂各綴一銀絲蓮花,上置一水晶球。台座勾欄內設一圓台,其立面及平面均鐫刻層層洶湧的海波,直徑24公分,象徵佛教宇宙四大部洲。海中聳立一透雕圓柱,高14公分,柱身盤繞著鎏金銀絲及串珠編成的九頭蟠龍。柱頂上托十六座山巒組成的須彌山。海浪周邊昇起八朵描金祥雲,高10~12公分,雲端立四菩薩、四天王,一尊已佚,每尊像高約7.5~8.3公分,表情、裝束皆刻劃入微,栩栩如生。
 幢殿居須彌山之上,為寶幢的主體,由精細的殿基、殿柱、殿外護法八天、八棱經幢、幢頂鎏金銀龕、殿頂、漆木龕、華蓋等組成。殿基呈八棱形,高9公分,立面描金雲紋,上設覆蓮式水晶柱礎,礎上立有八根外鑲包鎏金銀絲編製的木製殿柱,高2.6公分。殿柱外側立有八尊高約9公分的木雕護法神像,均綰髮,鼓目寬鼻。袒上身,披帔帛,下著裙,肌理分明,表情生動,或現瞋怒,或露笑臉。殿內中央立有經幢,呈寶藍色八棱柱狀,經幢八面依次以楷、草、隸、篆書陰刻填金七佛之名,及「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九字。幢體中空,內納藏九粒舍利的舍利瓶,及印有梵文、漢文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各一。
 幢殿頂部有鎏金銀龕,表面飾纏枝紋,以挑花工藝製成。高領侈口,聳肩斂腹,腹部開四個尖拱形小龕。龕內置一尊木胎高僧像,通體描金,高約6公分。頭戴風帽,帽沿垂肩,雙目下視作沉思狀。雙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殿頂呈圓形,內部梁架由整塊木料製成,外部為銀質椽、斗栱、滴水等構成,八檐角懸掛寶花瓔珞幡鐸。殿頂之上另置木龕,上飾堆漆寶相花紋及細小珍珠,龕內置一金寶瓶。龕上置八棱形金銀絲串珠華蓋,周飾各色珠寶,蓋上盤踞八祥龍。頂剎呈長柱狀,高24.6公分,立於幢殿華蓋之上,以銀棒和包金箔木柱相接而成。剎身以白玉、水晶及五色珠料組成多重相輪,間飾金銀花葉及串珠。相輪上接小型華蓋,蓋緣懸垂八條銀鏈。剎頂置水晶摩尼寶珠,直徑3.4公分,邊飾銀絲火焰紋。寶幢附木函,銀杏木質,長方體,高123公分,寬42.5公分,外壁彩繪四天王像。
 此寶幢造型繁雜優美、構思獨特,應用名貴材料,巧奪天工,可謂世所罕見之佛教工藝精品。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四天王木函彩畫, 瑞光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