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7/3_1084
|
莫高窟第156窟南壁 晚唐(846~907)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156窟北壁 |
|
|
莫高窟第156窟
mo gao ku di 156 ku
又稱張議潮窟。位於南區南部。唐咸通六至八年(865~867),沙州刺史張淮深為其叔父張議潮所建的功德窟。該窟為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覆斗形頂,西壁開一龕。 主室窟頂中央畫卷瓣蓮花井心,四周飾有廻紋、團花、卷草、垂角、垂鈴等圖案,四披繪楞伽、法華、彌勒、華嚴經變。西壁龕內塑一身結跏趺坐佛,塑像頭部已毀,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衣紋疏朗厚重。西壁龕頂中畫千手千眼觀音變一鋪,觀音居中結跏趺坐於蓮座上,頭戴化佛寶冠,面容莊重嚴肅,四十隻手執持各種法器,背後有眾多小手環繞成圓形身光,周圍有日光、月光、金剛歌、金剛舞等眾菩薩及天人等聖眾。 西壁龕頂西披畫八臂寶幢菩薩、三面四臂菩薩,東披畫金剛三昧菩薩、金剛思惟菩薩,南、北披分別畫不空●(上四+下絹)Q索觀音及如意輪觀音變,畫面構圖均以菩薩或觀音為中心,周圍圍繞眾眷屬。龕內三壁各有豎幅屏風四扇,西、南壁屏風均畫十二大願,北壁屏風畫九橫死、豎幡、燃燈、齋僧。西壁龕內下方佛牀外側壼門內繪伎樂十四身、供養器兩件。西壁龕外南、北兩側分別畫普賢、文殊變。西壁龕上方與窟頂相接處繪有饕餮、團花圖案。西壁下部中間畫供養器。兩側為供養人。 南、北壁各保存有三幅經變,其中南壁西起為思益梵天所問、阿彌陀、金剛經變,北壁西起為報恩、藥師、天請問經變。南、北壁下部及與東壁窟門兩側分別繪張議潮及其夫人宋氏出行圖;兩幅出行圖下部以張議潮或其夫人宋氏騎馬出行為中心,前有儀仗樂隊,後有狩獵後勤等,前者軍容規整,構圖嚴謹,後者相較而言則顯得輕鬆歡快一些,尤其前方頂竿雜耍者為畫面增添了不少情趣。兩圖既是反映真實歷史的珍貴畫卷,又為莫高窟其後的出行圖提供了藍本。東壁窟門上方繪男女供養人及其侍從,窟門南、北側上部分別畫金光明、維摩詰經變。 前室窟頂中央畫降魔變,南、北側分別畫法華、父母恩重經變,西壁窟門上方畫七佛,兩側及南、北壁畫四大天王。其中北壁西上角有唐(618~907)人墨書《莫高窟記》,記載莫高窟始建年代及沿革,與第332窟所出《李君修莫高窟佛龕碑》、敦煌遺書P.3270背面《莫高窟記》內容可相互參照。該窟壁畫一九二一年曾被沙俄白軍煙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