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嚴寺上寺大雄寶殿 山西大同 |
|
|
華嚴寺上寺大雄寶殿內部 |
|
|
華嚴寺上寺大雄寶殿平面圖 |
|
|
華嚴寺
hua yan si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始建於遼(907~1125),為遼、金(1115~1234)時代中國華嚴宗重要寺院之一。大同為遼代西京,故此寺兼有遼皇室祖廟性質,奉安遼代諸帝之石像及銅像。保大二年(1122),寺院大部分毀於戰火。金天眷年間(1138~1140)於舊址重建,仍為北方巨剎。明(1368~1644)初曾沒收為官產,明代中葉以後分為上、下華嚴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三年將上、下兩寺合併為一寺。 該寺坐西朝東,體現了遼代契丹族以東向為尊的習俗。上寺中軸線上自東而西依序有山門、過殿、大雄寶殿、觀音閣及地藏閣,另有兩廂廊廡,高低錯落有序。下寺布局較自由,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另有山門、天王殿和南北配殿。 大雄寶殿為上寺主體建築,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坐落於「凸」字形平面的高台上,單檐廡殿頂,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面積1,559平方公尺,是現存元代(1271~1368)以前最大的佛殿之一。檐高9.5公尺,正脊上琉璃鴟吻高4.5公尺。當心間及左右梢間闢門,為金代舊物,樣式古樸。殿內採用減柱、移柱法,減去內柱十二根,擴大了前部禮佛空間。 大雄寶殿內佛壇寬五間,壇上供奉五方佛及脇侍菩薩,共十一尊,南北兩壁前立二十諸天像,皆為明代作品。據明成化元年(1465)《重修大華嚴寺感應碑記》,五方佛中央三尊為木雕,造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其餘兩尊泥塑,造於宣德、景泰(1450~1457)年間。殿內除東壁三道板門外,餘皆布滿壁畫,總面積約886.97平方公尺,為大同畫工董安繪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至今保存完好。殿頂原無天花,現存者為明代所加。寺內保存的石經幢和磚雕寺門均具有藝術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