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繪畫
頁 碼:16/3_812
華嚴寺上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
華嚴寺上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
清光緒四年(1878)
壁畫
山西大同
 
華嚴寺上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華嚴寺上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華嚴寺上寺佛傳圖之太子習數
華嚴寺上寺佛傳圖之太子習數
 
華嚴寺上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
華嚴寺上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
 
華嚴寺上寺禪宗法嗣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禪宗法嗣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十六觀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十六觀圖(局部)
 

華嚴寺上寺壁畫
hua yan si shang si bi hua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華嚴寺上寺大雄寶殿。華嚴寺始建於遼(907~1125),明代(1368~1644)分為上、下兩寺。因崇遼俗,故寺坐西朝東。上寺大雄寶殿為遼建,金(1115~1234)重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殿內除東壁三道板門外,餘皆布滿壁畫,總面積約886.97平方公尺,其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中居於首位。東壁兩次間經櫥後面局部存有壁畫,據人物造型及風格推斷,應為明代繪製;其餘壁畫色彩鮮豔,當是大同畫工董安等於清光緒四年(1878)依據原有畫稿重繪,然在題材、內容和構圖形式上更多地保留了元明時期寺觀壁畫的特點。
 該殿東壁畫佛傳圖、準提佛母像、西方淨土變相、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十六觀等。其中佛傳圖採連環畫的形式,分八十四幅表現釋迦牟尼佛從降生、出家、成佛到涅槃的一生事蹟,畫幅之間以山水、樹木、亭台相隔相連,通景為巨幅山水。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具十八面,手中持物有日輪、月輪、鐘、鉢、寶劍、斧鉞、佛經、寶塔及淨瓶等,兩側有吉祥天和婆藪仙脇侍。菩薩的造型、手中持物及二脇侍均與朔州崇福寺彌陀殿金代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諸多相似,疑是據此粉本所繪。
 南北二壁和西壁南端畫《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七處九會,其中南北兩壁各四鋪,西壁南端一鋪。每鋪畫面中央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說法,周圍有弟子、諸菩薩、天王、金剛及諸天等環繞,姿態、表情各異,或坐或立,或昂首,或側視,皆作專心聽法狀。
 西壁除南端繪七處九會其中一會外,其餘壁面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八羅漢朝拜觀音菩薩、初轉法輪、藥師佛會、禪宗法嗣及佛說法等圖。禪宗法嗣圖表現禪宗初祖達摩至六祖惠能的傳法情景,此題材為別處所未見,其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均以連環畫的形式繪製,畫面不施界格,而以雲霧、山水、樓台等貫穿情節,與東壁的佛傳圖共同體現了宋(960~1279)、金至明中期以前同類題材壁畫的構圖特點。
 畫面濃墨重彩,設色以朱、青、綠為主,兼用赭、黃等暖色,建築飾件、陳設花卉及菩薩等的花冠、瓔珞、飄帶等,兼施瀝粉貼金,更增畫面的富麗感。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華嚴寺, 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