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2/2_562
|
法隆寺中門 日本奈良生駒 |
|
|
法隆寺金堂內部 |
|
|
法隆寺金堂檐角 |
|
|
法隆寺金堂 |
|
|
法隆寺百濟觀音堂 |
|
|
法隆寺古代伽藍配置圖 |
|
|
法隆寺
fa long si
又稱法隆學問寺、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聖德宗總本山,南都(今奈良)七大寺之一。飛鳥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推古天皇(592~628在位)和聖德太子為完成其父用明天皇(585~587在位)之願而興建。白鳳天智天皇九年(670)毀於火災,七世紀末八世紀初重建,其後多有增建。奈良天平十一年(739)僧行信因緬懷聖德太子的恩澤,於斑鳩宮遺址上建寺,名上宮王院。一九九三年隨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整體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該寺主要分東西二院,西院有中門、金堂、五重塔、大講堂、藏經殿、鐘樓及迴廊等建築,皆於一九五一年指定為日本國寶。其布局深受中國南北朝(386~589)建築影響,然五重塔與金堂採東西並列,則不同於傳統沿中軸線排列,稱為法隆寺樣式,亦稱百濟式。 東院即上宮王院,以夢殿為中心,環以迴廊,前有南門、禮堂,北有舍利殿、繪殿,再北是傳法堂,傳法堂西南為鐘樓。此外該寺另有食堂、細殿、綱封藏(倉庫)、聖靈院、大寶藏院、百濟觀音堂、三經院、西圓堂等錯落其間。其中,夢殿、傳法堂、五重塔於一九五一年,食堂、聖靈院於一九五二年,東院鐘樓、三經院、西圓堂於一九五五年,綱封藏於一九六七年分別指定為日本國寶。 中門為西院之正門,高二層,二重門形式,歇山頂,頂鋪筒板瓦,面闊四間,進深三間,中間二間闢門,兩側間安置金剛力士像。金堂高二層,歇山頂,頂鋪筒板瓦,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建於二層台基上,四面設垂帶踏跺。上層屋頂坡度高陡,下層重檐,出檐深遠,具安定感。四隅檐柱雕飾蟠龍,檐角懸掛風鐸,檐角昂下雕刻蹲踞邪鬼雙手托檐。堂內柱粗圓呈梭柱形,頂上挑高呈華蓋狀方格天井等,保存飛鳥時代(538~645)樣式之美,是日本現存最古、飛鳥時代金堂的唯一遺構。 五重塔為日本現存最古的木構塔。大講堂平安正曆元年(990)重建,是寺內最大的建築,單檐歇山頂,頂鋪筒板瓦,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內部鋪磚,須彌壇上供奉藥師三尊像。夢殿是日本最古的八角圓堂。傳法堂為東院之講堂,奈良時代(710~794)的佛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懸山頂,頂鋪筒板瓦。堂內梁架為徹上明造,中央三間設來迎壁,前置佛壇;上方梁柱垂吊承塵的三座方形天蓋,防止灰塵掉落,此構造為研究奈良時代貴族住宅的重要史料。食堂為奈良時代建築,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懸山頂,頂鋪筒板瓦,與重建於鎌倉時代(1185~1333)中期、進深二間之細殿屋檐連接,內部成一連續寬敞空間,為罕見的雙堂形式。 寺內雕像有釋迦三尊像、藥師佛坐像、行信僧都像、觀音菩薩像、地藏菩薩像、四天王像等,現皆為日本國寶。另有金堂壁畫及木漆彩繪玉蟲廚子、金銅貼花胡面淨瓶、金銅鉢、銅瓶鎮柄香爐、金銅錘鍱阿彌陀佛三尊及僧人像、木漆螺鈿桌、木華蓋飛天等工藝品,皆為日本美術史上的珍品。
|
相關詞條:金銅貼花胡面淨瓶, 金銅鉢, 銅柄香爐, 金銅錘鍱阿彌陀佛三尊及僧人像, 木漆螺鈿桌, 木華蓋飛天, 木漆彩繪玉蟲廚子, 法隆寺金堂壁畫, 法隆寺藥師佛坐像, 法隆寺行信僧都像, 法隆寺觀音菩薩像, 法隆寺觀音菩薩像, 法隆寺地藏菩薩像, 法隆寺四天王像, 法隆寺五重塔, 法隆寺東院鐘樓, 法隆寺夢殿, 觀音菩薩像, 法隆寺釋迦三尊像 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