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6/2_617
 |
東嘎石窟 西藏札達 |
|
|
東嘎石窟
dong ga shi ku
譯名為dung dkar。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東嘎村。約開鑿於十一世紀。一九九二年於該地區新發現佛教石窟遺蹟,其中位於札達縣境內的東嘎、皮央(phyi dbang brag phug)石窟群規模較大,故名。由於此處石質不佳,石窟造像多採用泥塑加彩,壁面彩繪。目前尚未發現關於石窟的任何文獻記載可供參考。東嘎皮央石窟群一九九六年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群可分為兩處,第一地點位於東嘎村北面斷崖上,南面的台地上殘存有塔群與寺廟遺蹟。石窟所在的斷崖有如一個半圓形的屏風,呈東西向延伸。石窟由西向東可分為三區。第一區洞窟大致由五十座洞窟組成,呈「U」形分布,編號分為第1~11窟和第12~50窟兩組。第二區洞窟與東嘎村呈南北直線的東面崖邊再向東,共有五十一個洞窟,分為第1~28窟和第29~51窟兩組。第三區洞窟在後山區。整個石窟群現存約一百五十窟。 第二地點位於東嘎西面的山溝中,洞窟開鑿在山崖北面的峭壁上,從西向東共有七座洞窟,編號第1~7窟。石窟類型包括禮佛窟、僧房窟及安置古德高僧遺骨的瘞窟等。 第一地點第一區第1、2窟及第二地點第1窟為大型禮佛窟。第一區第1窟平面為方形,單室,頂部為典型的套斗頂。第一區第2窟平面為方形,單室,頂部多一重同心圓形套頂,通高5.51公尺。壁畫分布於窟頂、四壁、門楣等,有佛、菩薩、度母女神、供養天、高僧祖師、護法、力士、供養人、佛傳故事、曼荼羅與各種動、植物裝飾圖案等題材,風格具有鮮明的印度及中亞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