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四 卷 別:建築
頁 碼:4/4_1234
福勝寺
福勝寺
山西新絳
 
福勝寺彌陀殿
福勝寺彌陀殿
 

福勝寺
fu sheng si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城西17公里處。創建於唐代(618~907)。金天眷年間(1138~1140)重建,大定三年(1163)賜名福勝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修葺增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彌陀殿,後屢有重修。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前後兩進院落,占地面積5,549.8平方公尺。前院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東西兩側有鐘鼓二樓、十殿閻君殿、三星娘娘殿及東西廂房等建築;後院由藏經閣、左右廂房、神殿等組成,規模較大,排列有序。現存建築除了彌陀殿及藏經閣下部窯洞為元代(1271~1368)遺構,其餘皆為明(1368~1644)清(1644~1911)所建。
 彌陀殿為寺內主體建築,重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迴廊,雖經明代重修,仍保持原構造,用材規整。殿內供奉阿彌陀佛和觀音、大勢至菩薩,背面懸塑渡海觀音、善財童子、明王及供養人等,皆為元代作品;明代於兩側補塑四天王與十八羅漢。藏經閣硬山頂,面闊五間,二層,下層闢窯洞三所,內築高台像龕,所塑三佛及脇侍像,皆係元代作品,封存數百年,未曾開放,現仍光彩照人,如同新塑。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福勝寺渡海觀音菩薩像, 福勝寺彌陀殿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