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一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960
莫高窟第17窟
莫高窟第17窟
甘肅敦煌
 

莫高窟第17窟
mo gao ku di 17 ku

又稱藏經洞、鳴沙石室、敦煌石室。位於南區北部,即第16窟甬道北壁。開鑿於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原係吐蕃時期(7~9世紀)、歸義軍時期(914~1036)河西高僧洪●(鞏-革+言)9的影室。北壁即置有洪●(鞏-革+言)9塑像,後來大約在宋(960~1279)時三界寺僧人移塑像於他窟(1964年移回),而將大量佛經、佛畫、法器及其他宗教、社會文書等秘藏於該窟,故名藏經洞。
 該窟坐北朝南,地面比第16窟高出1公尺。窟室平面略呈方形,寬約2.75公尺,高約3公尺,進深約2.84公尺,覆斗形頂。北壁貼壁建長方形禪牀式低壇,上有洪●(鞏-革+言)9塑像,該像面部表情端莊嚴肅,目光犀利堅毅,著通肩式袈裟,雙手結禪定印,結跏趺坐。塑像身後兩側壁上繪菩提雙樹,西側樹上掛一挎袋,樹下立一持杖之近侍女;東側樹上掛一瓶,樹下立一舉團扇之比丘尼,團扇上畫雙鳳。雙樹皆以中鋒用筆雙鉤,樹幹內部按照樹的結構、質地以墨暈染,樹葉用深、淺兩種不同的綠色示其正反。雙樹外側(即西側樹西側、東側樹東側)皆繪兩隻飛翔的小鳥,頗增情趣。低壇西側壁面畫雙履,南側壼門內分別繪雙鹿銜花及獅子。西壁嵌有唐大中五年(851)洪●(鞏-革+言)9告身敕牒碑。
 藏經洞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道士王圓籙偶然發現,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及俄國奧登堡(Sergei Oldenburg)考察隊等相繼而至,掠奪取走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物珍品。藏經洞文書等的發現,促進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地區出土文書、絹帛畫及敦煌石窟藝術的研究,形成了世界性的敦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