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9/1_350
|
豐干寒山拾得圖 軸 南宋(1127~1279) (傳)釋貫休(832~912) 絹本水墨 高109.2公分 寬50.3公分 日本大阪都島 藤田美術館藏 |
|
|
釋貫休
shi guan xiu
俗姓姜,字德隱、德遠。生於八三二年,卒於九一二年。唐(618~907)末五代(907~960)初僧、書畫家、詩人。婺州蘭溪(今浙江金華蘭溪)人。五代前蜀高祖王建(907~918在位)賜號「禪月大師」,又因其詩「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 七歲於婺州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座下出家,日誦《妙法蓮華經》一千字,過目不忘。受具足戒後,入浙東五洩山修禪十年。曾遊學洪州(今江西南昌)開元寺聽講《妙法蓮華經》及《大乘起信論》。寄居杭州靈隱寺及蘇州等地寺院,苦節峻行。唐末天復年間(901~904)避亂入蜀,受蜀主王建禮遇,懇請住持建寺並賜紫衣。著有《禪月集》。 貫休首開禪畫風格先聲,又擅篆隸草書,時稱「姜體」,媲美懷素。善繪羅漢,所畫羅漢相貌古野、濃眉大目、隆鼻凸額、頸項枯槁等胡貌梵相,風格獨特。書跡無存,佛畫作品曾有高僧像、維摩像、天竺高僧像、釋迦十弟子像、須菩提像等。最著名則為十六羅漢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者,傳為北宋(960~1127)摹本。 其他後世輾轉傳摹作品有絹本、紙本及石刻,例如現藏於浙江杭州孔廟的杭州碑林內之十六羅漢石刻,即摹刻自聖因寺舊藏貫休原作像碑。此外尚有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第五南贍部州諾矩羅尊者絹本水墨圖、大阪藤田美術館藏豐干寒山拾得圖、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羅漢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