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八 卷 別:人物
頁 碼:19/1_322
顏真卿像
顏真卿像
 
多寶塔碑(局部)
多寶塔碑(局部)
冊頁
唐天寶十一年(752)
顏真卿(709~785)
楷書
拓本
高28.7公分 寬16.4公分
日本東京台東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顏真卿
yan zhen qing

字清臣,諡文忠。生於七○九年,卒於七八五年。唐代(618~907)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沂州(今山東臨沂)人。開元年間(713~741)舉進士,登甲科,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一生歷經玄宗(712~756在位)、肅宗(756~762在位)、代宗(762~779在位)、德宗(779~805在位)四朝,剛正不阿,忠君愛民。
 其書法初學褚遂良、徐浩,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又汲取初唐(618~712)四家的特點,兼收篆書和魏隸筆意,楷書豐腴雄渾,偏用中鋒,結體寬博法度嚴謹,骨力遒勁而氣概雍容,開創有別於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初唐四家的「顏體」書法,為中國楷書完美形式的代表之一。其行書筆力遒勁,流暢自然。書法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對後世書法藝術之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顏真卿之書法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早期作品以天寶十一年(752)的《多寶塔碑》為代表,原石現存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字跡方整嚴謹,有徐浩書風特徵。第二階段以大曆六年(771)刻於湖南祁陽浯溪崖的《大唐中興頌》摩崖刻石為代表,雄大奇偉,明代(1368~1644)王世貞讚為「顏書第一」,典型顏體書風大備。第三階段以同為大曆六年作品的《麻姑仙壇記》為代表,轉為新奇逸遠,以拙寓巧,貴為神品。其後臻致拙厚自然、大巧寓愚的人書合一境界,風格純熟。
 於乾元二年(759)書《敕天下放生池碑銘》,翌年重作擘窠大字;大曆七年再書,並於湖州(今浙江湖州)建碑,宋代(960~1279)原刻已佚失。碑刻書跡流傳至今尚有《八關齋會報德記碑》等。傳世行草精品有《祭侄文稿》,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有《爭座位帖》、《文殊帖》等。
 此外,盧楞伽入蜀(今四川)嘗於成都大聖慈寺繪製壁畫行道高僧像數堵,顏真卿為之題字,譽稱二絕。江蘇南京靈谷寺藏有三絕碑,其上為吳道子繪寶誌畫像、詩人李白作像贊、書法家顏真卿寫字,世稱唐賢三絕。四川廣元覺苑寺天王殿內曾豎唐大曆七年顏真卿所書「逍遙樓」石碑,現塑像及石碑均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