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山石窟第9窟 甘肅天水 |
|
|
麥積山石窟第9窟第4龕一佛二弟子像(局部) |
|
|
麥積山石窟第9窟第4龕迦樓羅、迦陵頻伽及化生童子 壁畫 |
|
|
麥積山石窟第9窟
mai ji shan shi ku di 9 ku
又稱中七佛閣。位於東崖東側。開鑿於北周(557~581)。七間崖閣,仿木構建築,與第4窟為麥積山僅有的兩所七佛閣。北周庾信《庾子山集》載有〈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一文,稱「大都督李允信者,……乃于壁之南崖,梯雲鑿道,奉為亡父造七佛龕」。五代(907~960)時的《玉堂閒話》亦稱「有庾信銘記,刊於岩中」。據庾信記載當年的形象是「壁累經文,龕重佛影;雕輪月殿,刻鏡花堂;橫鐫石壁,暗鑿山梁」,麥積山的七佛閣由此而著名。若此窟實為李允信所造七佛龕,則它是麥積山石窟群中唯一一座經著名文人題銘,在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洞窟。 該窟原建前檐已毀,現存木構為近代(1840~1919)所修。從整窟結構布局可窺見北周的規模與形制。該窟造像經後代重妝,壁面也一再重繪,所剩北周原作已不多。窟前部為廊,長約20公尺。正壁開七個大龕,為圓券頂。每個龕楣都裝飾精美,上方有橫枋,其兩端刻出二龍或二象,口中含著串珠、玉佩;橫枋下刻出蓮瓣紋或三角流蘇,施以帷幕;龕柱外側,有二身手持兵器的神王護衛。龕內正壁均塑坐佛一身,除中間第4龕坐佛左、右壁塑二弟子外,其餘龕內均各塑脇侍菩薩一身;佛、菩薩、弟子造像均經宋(960~1279)、明(1368~1644)、清(1644~1911)重修;第4龕須彌座上部中央露出的底層衣紋為北周風格。第3龕內佛座上露出的懸裳,數龕上依稀可辨的龕楣彩繪,龕西壁上露出北朝(386~581)墨書文字。第1、3、5、7龕頂摩尼寶珠,第2、6龕頂迦樓羅,第4龕頂迦樓羅、迦陵頻伽、舉身光化生童子均為明、清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