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四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208
文殊山石窟外景
文殊山石窟外景
甘肅肅南
 
文殊山石窟萬佛洞
文殊山石窟萬佛洞
 

文殊山石窟
wen shu shan shi ku

位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距酒泉市城南約15公里祁連山下的文殊山山谷中,分為前山和後山兩個窟群。現存窟龕七十三個,其中中心柱式窟十五個、禪窟三個、窟前寺院遺址二十八處,但絕大多數已殘破不堪或空蕩無物,只剩千佛洞和萬佛洞兩窟,至今尚存造像和比較完整的壁畫。根據現存洞窟形制和壁畫等特徵,結合西域佛教最早向河西地區傳播的歷史狀況以及酒泉地區曾出土的十三座十六國北涼時期(397~439)的石雕佛塔,該地最早開窟建寺的時期可能為北涼。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洞位於西北文殊山前山上,平面呈方形,寬3.94公尺,高3.6公尺,進深3.8公尺,有前室殘跡,前室後壁有兩小龕。主室窟門作長方形券頂式。中心塔柱為方形,下有基座,柱體分兩層開圓拱形龕並塑像。龕飾尖拱形楣,有龕梁和龕柱,柱有柱礎和蓮花柱頭,龕梁作束蓮式。窟頂殘存有六身飛天和伎樂,形體較大。窟頂和甬道頂近似券形,與龜茲塔廟窟相似。此洞雖然大部分造像現已殘毀,但窟頂和窟壁的壁畫仍然色彩鮮豔。西壁正中繪有佛說法圖,上方繪千佛,兩側繪立佛一排,其下繪供養人;南壁亦繪有千佛。窟頂中心柱四周彩繪飛天。
 萬佛洞位於千佛洞北側約100餘公尺的山崖上,窟形與千佛洞基本一致。寬3.55公尺,高3.7公尺,進深3.8公尺。中心柱四面也分兩層開龕,每龕內塑一佛二菩薩,造像毀損嚴重,現僅留一些殘跡。洞內北壁正中繪有觀音像,四周以千佛圍繞;東壁和西壁彩繪大型經變相。西側壁畫已殘,僅留一排比丘像,其中一身有墨書題名「武威郡海藏寺僧□真」。南壁正中窟門頂上彩繪布袋和尚一尊,門內東側上方繪有藏傳佛教的曼荼羅。在東、西、北壁的下方以連環畫的形式描繪了佛本生圖,其中可辨認的有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和尸毗王割肉貿鴿等。窟內四壁轉角處各繪一天王像。窟頂中心柱的四周繪立佛。窟內壁畫除個別為元代(1271~1368)所繪而外,絕大部分為西夏時期(1032~1227)所繪。
 石窟現存回鶻文、蒙古文、藏文和漢文等題記。元、明(1368~1644)兩代為多,主要集中在前山萬佛洞,其中漢文題記最早的是元大德元年(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