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9/1_337
|
種松圖 卷 清康熙十三年(1674) 釋石濤(1642~約1718) 紙本設色 高40.3公分 長170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釋石濤
shi shi tao
俗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法名原濟,一說元濟,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遺人,自稱苦瓜和尚。生於一六四二年,約卒於一七一八年。清代(1644~1911)僧、書畫家。廣西清湘人,一說全州人。明(1368~1644)靖江王後裔,明亡後寄跡佛門。幼即剃髮為僧,後拜旅庵本月為師,與其習佛,兼學書畫詩文。曾有反清復明之志,後見大勢已去,乃雲遊瀟湘、洞庭、廬山等地,與梅清、梅庚、梅蔚等相互影響。遊黃山時即畫黃山,自此畫風驟變,合稱黃山畫派。中年任南京一枝寺住持,別號一枝叟。晚年定居揚州,與僧石谿齊名,合稱「二石」。中國繪畫史上明末清初四高僧之一。 擅畫花卉,多用水墨寫意。兼工人物、翎毛,尤精山水,先受梅清所影響,中年後自成一格。繪畫善於觀察自然景物,筆墨技法變化多端,構圖新穎,畫名極盛。作畫主張「搜盡奇峰打草稿」,提倡師法自然,一反當時仿古之風。書法早年臨古法帖,尤喜顏真卿。精釋、道、儒三教哲理,又深入畫理,多在作品的題跋中論畫,晚年整理成《畫語錄》,另著作《畫譜》,立論精闢,富禪機,對後世畫壇影響頗鉅。後人為其編輯《苦瓜和尚畫話錄》傳世。 書法作品有《記雨歌》,藏上海博物館;《與退翁居士尺牘》,藏臺灣臺北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畫作傳世頗多,有觀音菩薩像,藏江蘇揚州文物管理委員會;觀音菩薩像、細雨虯松圖等,藏上海博物館;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圖等,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種松圖,藏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愛蓮圖、詩畫,藏廣東廣州美術館;清涼台圖,藏江蘇南京博物院;幼僧讀騷圖,藏廣東廣州廣東省博物館;萬點惡墨圖,藏江蘇蘇州靈巖山寺;為徽五先生作山水圖、雪景山水圖,藏四川成都四川博物院;黃山八勝圖、廬山觀瀑圖,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東坡時序詩意圖,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十六羅漢圖,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苦瓜妙諦圖,藏美國密蘇里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