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5/2_494
|
法海寺觀音菩薩像 明正統八年(1443) 壁畫 北京石景山 |
|
|
法海寺文殊菩薩像 |
|
|
法海寺信士像 |
|
|
法海寺馴獅人及獅子 |
|
|
法海寺馴獅人像(局部) |
|
|
法海寺普賢菩薩像 |
|
|
法海寺馴象人及六牙白象 |
|
|
法海寺信士像 |
|
|
法海寺持國天王及大自在天像 |
|
|
法海寺大雄寶殿北壁東側帝釋梵天圖(局部) |
|
|
法海寺壁畫
fa hai si bi hua
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法海寺大雄寶殿。法海寺原是龍泉古剎遺址,明正統四至八年(1439~1443)英宗近侍太監李童集資改建。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藏經樓及大雄寶殿等,現存僅大雄寶殿為明代(1368~1644)建築。據《敕賜法海寺碑記》及寺中楞嚴經幢上所記,壁畫完成於明正統八年,由宮廷畫士官宛福清、王恕,畫士張平、王義等十五人所繪。 大雄寶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殿內塑像原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大黑天及李童供養像,已毀。壁畫保存尚完好,主要分布於佛壇上原三世佛塑像後面背屏前後及東、西、北三壁,其中佛壇背屏繪祥雲,計三鋪。背屏後繪三大士,觀音居中,東西兩側為普賢、文殊;三大士旁分別有善財童子、信士及馴獅、馴象人等。三大士中尤以觀音繪製最為出色,刻劃精細完美,纖毫畢現。 東西兩壁壁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繪十方佛赴會圖,佛、菩薩、飛天各具神態;下部以大半篇幅描繪天宮閬苑的奇異景象,苑內蓮花、牡丹、芭蕉、月季,相映成趣。北壁為帝釋梵天圖,繪帝釋、梵天等二十天與侍從,計三十六人,主次有序,三五成組,前後顧盼呼應,各具情致。 用筆主要為鐵線描,間用蘭葉描和釘頭鼠尾描,線條綿長灑脫,運筆奔放而有法度。背景或以多色雲彩和色彩敷添呈現,具裝飾性;或以青綠山水表現,真切自然。畫面大量使用石青、石黃、石綠、硃砂等色,並且在線條及裝飾花紋多見描金、瀝粉貼金以及多層疊暈手法,金碧輝煌。壁畫係由宮廷畫士所繪,帶有當時宮廷繪畫華美瑰麗的藝術特色,是明代壁畫的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