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2/2_760
|
桑奇一號塔 印度中央邦波帕爾 |
|
|
桑奇一號塔(局部) |
|
|
桑奇一號塔環塔步道 |
|
|
桑奇一號塔北門(局部) |
|
|
桑奇一號塔東門 |
|
|
桑奇一號塔西門 |
|
|
桑奇一號塔
sang qi yi hao ta
譯名為Sanchi Stupa 1,又稱桑奇大塔。位於印度中央邦波帕爾(Bhopal, Madhya Pradesh)東北約40公里的桑奇遺址丘頂,為印度早期佛塔的典型,其窣堵波形制奠定後人興建佛塔的基礎,影響世界的佛教建築文化,是遺址中最著名之建築。阿育王(約269~232 BCE在位)時期,為供奉佛陀舍利而建,初僅為大塔中心的覆鉢形塔身,體積僅及現存大小之一半。巽伽王朝(約187~75 BCE)於塔身外砌石,並於頂上增建一方形平頭及三層傘蓋,底部構築台基、階梯和欄楯。薩塔瓦哈納王朝(Satavahana,約200 BCE~250)於欄楯四方依次陸續建造南、北、東、西四座塔門。十三世紀後荒廢,一八一八年被重新發現,之後進行發掘及修葺工程。一九八九年隨桑奇遺址整體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該塔為窣堵波式,內填泥土,外鋪磚石,並塗灰泥。高約16.5公尺,直徑36.6公尺。台基圓形,上建覆鉢形塔身,塔身頂部砌一方形平頭圍欄,平頭中央立一傘柱,柱上安三重傘蓋。塔身素樸,無任何雕飾。台基上有石砌欄楯圍護塔身,南面兩側設階梯可供登臨,欄楯與塔身之間形成信徒繞塔禮佛的步道。台基底部周圍亦有一圓形石砌欄楯,與台基之間形成第二重步道,欄楯的東、南、西、北四個入口設塔門;欄楯平素無飾,塔門飾大量精美的雕刻。 四座塔門均為砂石所築,高約10公尺,由三道中間微拱的橫梁和兩根方形立柱以插榫法構成,梁、柱布滿浮雕、高浮雕與圓雕。浮雕題材主要是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圖中不立佛身相,只用菩提樹、法輪、金剛座、佛足等圖案象徵佛陀。故事不一定按照情節的順序呈現,有些題材重複出現,推測浮雕是信徒捐獻,並自選題材。高浮雕或圓雕的構件,基本上左右對稱,主要題材有法輪、三寶標、護法神、藥叉、藥叉女、大象、獅子、公牛、駿馬、帶翼獅子等,內容豐富。
|
相關詞條:桑奇遺址, 桑奇一號塔須大拏太子本生圖, 桑奇一號塔, 桑奇一號塔六牙象王本生圖,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八分舍利,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獼猴獻蜜, 桑奇一號塔猴王本生圖,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踰城出家, 桑奇一號塔蓮花蔓草摩竭魚浮雕, 桑奇一號塔藥叉女像, 桑奇一號塔阿育王菩提伽耶禮佛圖,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歸鄉說法,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頻婆娑羅王訪佛,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降伏火龍,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降魔成道, 桑奇一號塔一佛二菩薩像, 桑奇一號塔佛傳圖之尼連禪河奇蹟, 桑奇一號塔菩薩像
|